作者:
医院田晨光、马梦瑾
医院赵志刚
医院秦贵军、郑丽丽
河南医院姜宏卫
糖尿病视膜病变(DR)是近年来造成患者视力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得病率约为10%。近日,笔者及所在团队成员在《世界中医药》(;11:)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视察了复方丹参滴丸对初期DR的医治效果。结果提示,常规医治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更显著地减少DR患者眼底微血管瘤数目、眼底出血面积、眼底硬(软)性渗出和眼底黄斑水肿面积。现摘取文章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田晨光教授
内分泌科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河南省高血压研究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内分泌暨糖尿病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曾在英国利兹(Lds)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医疗教学及临床科研工作30年,前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取得省厅级科技成果6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前后取得河南省医德标兵、河南省教委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卫生厅科技创新型人材等荣誉称号。
背景及方法
背景及目的
根据眼底病变性质及程度将DR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由于目前缺少针对病因医治的有效医治手段,因此当疾病不可逆转地进展至增殖期,将使失明的风险大大增加。
如果在其初期阶段制定诊疗方案加以医治,将有助于减缓DR的发展进程。该研究主要视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初期DR的临床效果。
研究对象及分组
纳入82例2型糖尿病(T2DM)并发DR患者,患者来自河南省多家医疗机构,符合年第三届全国眼科会议肯定的DR诊断和分期标准。
随机将患者分为医治组和对比组,医治组48例96只眼,男23例,女25例,平均年龄(59.01±10.58)岁,对比组34例68只眼,男16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16±9.73)岁。所有患者均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接受医治,医治组加用复方丹参滴丸15粒/次,3次/d,口服,1个疗程为24周。
视察指标及评估标准
视察患者医治前后的体重、血压、心电图,检查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肾功能,眼底镜行眼底检查、眼底照相、眼底荧光造影。疗效判定参照《中药新药医治DR的临床研究指点原则》和相干文献标准。荧光造影评价标准:①显效:医治后微血管瘤数目减少率≥10%;有效:医治后微血管瘤数目减少率0且10%;无效:医治后微血管瘤数目增多。②根据出血、渗出、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及荧光渗漏4项指标的面积缩小率在医治前后的对比来评价,显效:其面积缩小率各大于等于10%;有效:面积缩小率0且10%;无效:其面积增大。
安全性评价
在医治前、医治12周时、医治结束时视察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来评价药物安全性。并于研究进程中视察患者有没有用药后不良反应出现,及时记录。
结果
复方丹参滴丸对体重、血压、血糖的影响
2组患者性别比例和年龄比例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医治前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医治组患者医治24周后SBP、DBP均较医治前下落,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医治前FBG、PBG、HbA1c等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医治24周后HbA1c均较医治前下落,差异显著(P0.05)。
复方丹参滴丸对眼底微血管瘤、眼底出血斑面积、眼底渗出面积、眼底黄斑水肿面积的影响
与对比组相比,医治组在眼底微血管瘤、眼底出血斑面积、眼底渗出面积、眼底黄斑水肿面积改良情况方面均差异显著(P0.05)(表)。
表2组医治前后眼底微血管瘤、出血斑面积、渗出面积、黄斑水肿面积等改良情况比较,例(%)
安全性评价
医治期间患者无明显不良事件产生,监测对比组及医治组医治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讨论
本研究显示,对比组患者在给予降糖、降压、调脂类药物医治24周后,眼底微血管数目、出血斑面积、渗出面积、黄斑水肿面积均较医治前下落,差异显著(P0.05);医治组在对比组医治措施的基础上联合运用复方丹参滴丸,医治24周后眼底微血管数目、出血斑面积、渗出面积、黄斑水肿面积较医治前下落,且眼底微血管数目、出血斑面积、渗出面积、黄斑水肿面积较对比组下落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DR是引发患者后天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失明的糖尿病患者中85%是由DR引发。至今DR的病发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视膜微血管系统受损相干。研究表明,DR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高血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氧自由基构成、多元醇-肌醇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障碍、凝血机制异常和各种增生性细胞因子的产生等,都与DR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干。目前指南推荐的综合医治措施(降糖、降压、调脂等)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和延缓了DR进展,但即便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DR产生和进展。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公道降糖、降压、调脂等医治的基础上联合运用复方丹参滴丸可以使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得到明显改良,从而医治和延缓DR发展。
复方丹参滴丸医治DR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综合目前研究结果斟酌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①改良视膜微循环:DR患者常伴随纤溶功能下落,血浆组织型纤溶酶激活剂活性受损,反之,纤溶酶激活剂抑制物活性明显升高。复方丹参滴丸能够改良及提高人体抗凝及纤溶活性,同时还具有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下降血液黏度、改良微循环障碍的作用。②改良血管缺血及缺氧状态:视膜微血管在缺血及缺氧状态下不断膨大与扩大,致使微血管瘤产生。微血管瘤的出现是DR在非增殖期阶段的主要表现之一。经过本次临床视察发现,医治组患者眼底微血管瘤数目较对比组明显减少,出血、渗出面积明显改良,提示复方丹参滴丸能有效改良视膜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③清除自由基:DR产生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是自由基防御功能的损伤。脂质过氧化、自由基防御功能受损、视膜组织抗氧化酶活性下降,终究致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血管内皮受损。动物实验表明复方丹参滴丸能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一氧化氮的水平、丙二醛的含量有所提高,提示复方丹参滴丸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氧自由基损伤,增强机体抗脂质过氧化。④改良血液流变学:复方丹参滴丸中的有效成分能改良全血、血浆及纤维蛋白原,有效抑制红细胞变形,明显下降血液高凝、高黏滞状态。
另外,本研究也观察到复方丹参滴丸可使DR患者的血糖、血压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良:医治组FBG、PBG及HbA1c较医治前下落,差异显著(P0.05),而对比组医治前后FBG及PBG、HbA1c均无明显变化。医治组血压水平较医治前有所下降,差异显著(P0.05)。复方丹参滴丸使DR患者血糖、血压改良的缘由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本研究严格的血糖、血压管理有关,或是微循环改良的间接影响,具体缘由有待进一步探讨。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了解到DR是可防可治的,严格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是预防和医治的关键。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明显改良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同时对降压、降糖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具体缘由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发现。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最好北京能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