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眼底病专家王光璐教授,因病于年8月27日中午12点30分在京逝世,享年86岁。
王光璐同志,年出生于湖北。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年进入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学习。年来到医院眼科工作,医院悬壶济世、授业解惑60年,勤勉敬业治病救人,孜孜不倦著书立说,医院眼底病专业走过的足迹,医院眼底病事业发展进步的缩影。在院工作期间,开展了眼底疾病影像诊断、眼底疾病的激光和手术治疗,医院眼底病专业的发展。先后在国内外发表眼底疾病专业方面的论文百余篇,荣获市局级成果奖12项,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以下为医院眼科中心魏文斌教授撰写的悼念王光璐教授文章——《忘年交》。深切怀念年8月23日下午2点行政楼开学委会,王光璐的儿子王明杨打老爷子突然晕倒,干保科秦明照主任指导他急救,并通知到家里抢救。当时老爷子一度呼吸心跳停止了,但谁都没有放弃,按压了50医院急诊科,大家继续抢救……老爷子生命力顽强,竟然恢复了心跳,散大的瞳孔也有所缩小,自主呼吸也有了!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和院科同事们都期盼他能挺过来,当天转到CCU病房继续坚持治疗。周三、周四每天我都去探望,但心内科主任,急诊科主任不无忧虑地告诉我:缺氧时间过久,脑复苏无望。期望奇迹发生的心情与身为医者的无力感,几乎淹没了我。
昨天上午,王明杨发信息说老爷子情况不好,也就这两天的事……无奈身在外地医院看他最后一程。没想到1点他就告知我老爷子走了!尽管已经有几天的思想准备了,但这一刻真正来临时,内心还是不能接受!老爷子应该更长寿的,他还有太多的心愿没有完成,他不像一个要走的人!
前一阵老爷子心衰住院,春节后还去家里探望过他,彼时老爷子还念念不忘OCT图谱的再版,还记挂着学习新的OCT血流成像技术呢!得知我在准备这方面的图谱辑录,虽在病中,却像年轻人一般兴冲冲地一定要帮我看看把把关,他说既可以做点事情又可以学习新东西,可如今书稿完成了,他却走了!
百年同仁,眼科有诸多的老专家享誉国内外,王光璐教授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毕生为同仁眼科文化的发扬光大与传承,鞠躬尽瘁。作为同仁眼科文化的集大成者与传承人,他是我尊敬的师长,毕生学习的榜样,也是我的忘年交。王光璐教授是临床大家,对眼底疑难病症的分析见解独特,善于总结经验,越是疑难杂症他兴趣越大,越要搞个水落石出,几十年来遇到临床难题都会请教于他,特殊的病例也会请他看看,往往都会让自己茅塞顿开,可谓少有的良师益友,也是我几十年来每年春节必去家中探望的前辈!
回想自己30年前迈进同仁眼科的时候,常见那位瘦瘦高高的医生诊室里总是挤满了患者,其他医生下班了他还没有看完。一打听,原来那就是搞眼底病的专家王光璐,美国留过学,学识渊博,同仁眼科一“牛人”耶!做医生不就是要做个有学问、能治好病、吸引众多患者的大医生嘛!从此,他就成了我心中的目标,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幸的是,我刚踏进临床就有了目标有了榜样,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下夜班我就不休息了,去跟王大夫门诊,他的门诊汇聚了各式病患的病人,丰富多样的病种吸引着我这充满好奇且如饥似渴的青年医生。那时候专家门诊都是专家自己看,没有助手,我去帮忙,给病人散瞳写病历,他自然也就喜欢我这个助手,也就开始了我们30年的忘年交!我像海绵吸水一般吸收着新鲜的眼科知识,跟他的每一个门诊,都使我受益良多,这也是吸引我选择做眼底病医生的重要原因,从他那丰富复杂的眼底病人中找到了乐趣,也坚定了此生努力的方向!
其实,那个时候的同仁眼底病专业分成眼底内科和眼底外科,前者叫荧光造影组,王教授是开创者和管理者,带领一班人承担着造影与激光治疗的工作;后者叫视网膜脱离组,傅守静教授是开创和初期管理者,后来由王景昭教授管理,属于眼底外科的手术范畴。我喜欢做手术,是视网膜脱离组的一员,尽管如此,我和老爷子仍然是秉性相投的忘年之交,他仍然是我的榜样和良师,我仍然是他的粉丝和爱徒!记得年10月我公派去法国留学,他知道后特别高兴,说外面的世界大着呢,应该去看看!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出发那天是个周五,我从家去机场,这是我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国。周五他门诊不能送我,临医院车队,让车房师傅给我捎来个信封,信封里有美元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小魏,我也出过国,这点钱救急用”!25年了,此情此景历历在目,每当我想起,我都会和当时打开信封时一样,泪水止不住的流!他的体惜和帮助一直感动着我,也感染着我!也影响了自己做人做事之道!
眼底内科是眼底医生的基本功!把眼底内科做大做强也一直是我的心愿!我从年做眼底科主任,开始了内外科年轻医生的轮转,年东区南区相继开张,扩大眼底内科得以实现,关键时刻还是老爷子,亲自带领几位年轻医生开始了新模式的造影激光工作,这些年轻医生从零开始学习,老爷子倾囊相授,手把手地教,从最基本的读造影片,写报告,到讨论疑难病例,带她们做激光,常常下不了班,晚上也拖的很晚方归,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老爷子替我分担,培养了一批出色的眼底医生,像史雪辉、杨丽红、丁宁、田蓓、周丹,她们终将是同仁眼科的未来!也将传承老爷子治学、为人的精神!
王光璐教授知识渊博,尤其对新知识极具敏感力!他虽然是眼底内科的大家,在同仁眼底外科的发展过程中同样功勋卓著!他留学美国归来带回同仁的第一台玻切机,开启了同仁玻璃体手术的篇章;他带回的膨胀气体开始了国内第一例玻璃体腔膨胀气体填充;他率先成立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组,并申请了专门病房,开创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综合治疗的先河,其倡导的激光治疗与玻璃体手术终成为现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经典。他不仅仅对新技术垂青,还特别善于钻研和总结,OCT检查技术年应用到眼科临床,年就进入中国,当时国内仅有两台机器,中山和同仁各有一台。他就和年轻医生一样坐在OCT检查室,做检查读图片,做总结,使同仁的这一技术在国内达到领先,并率先整理出版了《OCT诊断图谱》,成为国内最早的指导丛书。随着OCT仪器的更新,最近半年孜孜不倦地又在重新整理,更新图片,准备再版这部图谱并且已经整理完毕等待出版付印了,可惜他没能亲眼见到新书出版就撒手人寰了!
身为医者,王大夫一生钟情于临床,看病人无数,尤其是眼底疑难病症的诊疗经验极其丰富。我们曾多次探讨,这些经验,这些鲜活的病例作为珍贵的知识都应该传承下去,这也是为医者、为师长的一辈子特有意义的事情,也将影响着无数好学的后辈年轻医生。他非常同意我的想法,但苦于年事已高,身体孱弱,恐怕难有旺盛的精力和能力来整理这些资料,颇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憾……我笑说大家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乐意帮助,咱们一起努力,相信一定会有结果的。说干就干,不久,我们就开始了整理,查找疑难病例等细致而繁重的工作,全科医生分工合作,编辑资料,联系出版,风风火火的一年时间完成了《同仁眼底病影像诊断图谱》这部宏篇巨著,一个病例一个病例的审校,一张图片一张图片的斟酌,那种一丝不苟的精神状态至今记忆犹新。这部书出版了,看到样书老先生乐了,视其为又一个“儿子”,能将自己从医毕生所得的“精髓”惠及全国的眼科同道这也是他一生的心愿!能为老爷子做成此事也很欣慰,也算对师者的报答和回馈!
这几天回想起和王大夫这30年的忘年交,一幕一幕往事像过电影一样在眼前播放,他诙谐幽默风趣,他博学睿智,他低调平和,他爱护后学,他勤恳敬业,他无私育人,他严谨朴实鞠躬尽瘁!他是同仁眼科的骄傲!能与他相知相交,能向他学习共事,也是我的骄傲!
王大夫,您一路走好!我永远怀念您!年8月29日(来源:同仁之声)
白癜风医院哪家好白癜风有治疗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