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军士长26年军旅路的秘诀不断电
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ys_8049/分钟,比规定时间提前47分钟完成高压设备加装任务,西部战区空军通信某旅一级军士长范武又一次突破了自己的记录。今年一月初,已经办理退休手续的老兵范武,主动请缨执行新办公楼加装高压设备任务。在军旅生涯的尾声,又一次向自己发出挑战。年入伍,年退休,范武坚守电源台站26年,保障通信指挥所近24万小时供电,从未有过断电记录。CCTV7的《军旅人生》栏目还专门采访过这位老兵,工作标准不降、自我要求不松,“带电无小事,常怀敬畏心”是他刻在心里的座右铭。在军旅道路上,范武始终是那个永不止步的追梦人。去年末,范武迎来了第三次电源大换装。作为此次换装任务的负责人,从第一天的下午四点到第二天凌晨六点,他14个小时没有合眼。上百根线序,对应上百个接口,他必须逐根连接线排查测试才能放心。电源台站的其他成员,都轮着小憩了片刻,只有范武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徒弟和华林劝他休息,他却说:“我还不困,完成任务再休息。”看着老兵毫无倦意的面庞,和华林从心底涌上一股敬佩之情,在徒弟们心中,这个师傅无论何时,面对工作都没有片刻懈怠。“能在退休前赶上一次电源换装,也算是给我的军旅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十多年一次的电源换装间隔,宛如树木年轮,一圈圈镌刻着老兵范武的军旅岁月。每一次换装对于范武来讲都是一次攻关战。装备更新换代,智能化程度提高。年电源装备调节电量大小,还是旋钮式开关,而现如今已是触屏调节。跟上科技节奏,快速摸透新装,作为电源台站的“头茬人”,范武就是旗帜标杆。三次新装换发,他总是钻研在先,一头扎进工作间,从说明书“啃”起,逐电路图研究,反复熟练操作,带头制定换装方案。面对新装备,范武的学习热情比谁都高,他说:“跟上部队信息化发展的节奏,才能在未来战场上保障有力。”独行快,众行远,范武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些年,范武带出技术骨干66名,12名考上军校,4名成为军士长,24人立功受奖,11人荣立三等功。数千个日日夜夜的战备执勤、地震供电后方保障、大项演训任务保障,这些经历让他深深明白,电源是指令上通下达的必要保证,“不断电”是必须扛在肩头的责任。范武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待每一次任务。在日常电源装备训练中他总是吹毛求疵,容不得一丝马虎。他时常教导徒弟:“在关键任务中的一次断电,就可能造成军令延误、战机失联的严重后果。”他不让一个人掉队,补齐每一块短板,让电源台站的每一名成员都能做到技术过硬、保障有力。在他的带领下,电源台站6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前段时间,范武的徒弟胡续伟在该旅最美通信兵年终总结表彰晚会中,被评为备战打仗标兵。年胡续伟赴高原执行驻训任务,因为任务原因三次改签机票,推迟了回家时间。上山时孩子出生八个月,下山时孩子已经快三岁了。下山的第一时间,胡续伟却赶回了连队,把所有机线都进行整修才安心踏上归家的道路。他身上的这份敬业精神,和范武相比一点不差。年,胡续伟接任了电源分队的分队长,他说:“要把师傅不断电的传统继续保持下去。”今年执行新办公楼高压扩容任务,电源分队四级军士长陈勇本在家休假照顾生病的父母,得知任务人手不够,和妻子协商后主动提前归队,投入到任务执行中。上士和华林,两次参与抗震救灾保障,在汶川地震时,他还是电源台站的新兵,就深入抗震救灾一线进行救援任务,并保障救援营区供电;芦山地震时,他担负一号台值班,半个月的时间全天吃住在机房,确保了指挥所供电系统正常运行;休假时和华林还曾见义勇为,为地方救火,受到了地方武装部消防部门发函感谢。薪火相传、血脉永续,群雁高飞头雁领。老兵范武立身为教,让一代代官兵在他身上看到了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心怀敬畏的工作态度、舍小为大的家国情怀。范武把“火种”播撒在一茬茬官兵心中,让这种“范武”精神的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燃烧在岗位战位上,锻造战士们的铁血钢骨。临近离别,大家都舍不得这位老同志。指导员董虹余对范武说:“要是以后连队有了难以解决的电源问题怎么办?”范武没有丝毫迟疑:“和以前一样,电话就是指令,随叫随到!”来源:中国空军;作者:王璐肖瑛罗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