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医院眼科黎晓新教授
廖菊生教授年轻时从福建到北京医学院就读,毕业后在燕赵大地工作至今将近60个春秋。这60个春秋记载着他为了中国的眼科事业不断求索之精神;记载着他以仁恕博爱之怀,为患者带去光明之伟绩。
廖菊生教授不仅刻苦读书,更能有所创造。早在60年代,当他从美国杂志上看到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方法观察视网膜循环动态的文章,便自己动手改装一台50年代的眼底照相机,在动物眼上完成了血管造影。70年代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工作后,80年代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释义》并且开办学习班,为全国培养了一大批FFA方面的中青年医师,不仅推动这一工作的开展,更是促进了眼底疾病诊断与治疗工作水平的提高。
廖菊生教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是我们年轻人望尘莫及。他说自己一生中最多的追求就是寻求了解眼病的规律。为此他精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始终没有丝毫懈殆;并在此基础上坚持不懈地进行临床实践观察。他说书本上的东西是别人的,只有通过实践观察才能知道书上说的是真、是假、是偏、是全;才能使书上的东西成为自己的东西。他在确定视网膜静脉阻塞缺血型、非缺血型的界定上有一创新性研究。针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缺血型的界定,国际上有界定为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的大于5个视盘面积(DA),也有10DA、30DA之说。美国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多中心临床试验最终确定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75个视盘直径时,发生眼前段新生血管处于高风险。廖教授率领石家庄眼科团队对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进行分析,发现半侧型阻塞及分支静脉主干阻塞新生血管出现率高,分别占20%、33%;视网膜静脉第一、二分支发生新生血管只占8%、16%;第三分支以后及黄斑小静脉阻塞不出现新生血管。此外,时间越久,无灌注区发生率越高。无灌注区的出现多在发现静脉阻塞之后的4~6个月之后。7~12个月无灌注区发生率78.12%;13~24个月无灌注区发生率91.30%。视网膜静脉血管越接近主干,分布的区域越大,发生阻塞后无灌注区的面积也越大。这种分类简单明了,不受照相机眼底照相范围的限制。在临床工作以及学术研究中,他绝不人云亦云,未经自己实践的东西他向来不在公开场合向别人介绍。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值得我们一辈子学习。
廖菊生教授担任过4届《中华眼底病杂志》副主编。与罗成仁、严密教授一起开设了“读片灯下”、“银海拾贝”等栏目并身体力行在其中发表了不少饱含他临床经验和学术见解的文章。如“读片灯下”的“视网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荧光造影征候”(年第3期)、“黄斑限局性毛细血管扩张”(年第4期);“银海拾贝”中的“色素上皮脱离的图像鉴别”(年第3期)、“老年黄斑变性的命名一增龄性黄斑变性”(年第4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视网膜静脉阻塞”(年第2期)等,把他自己的耕读心得毫无保留地介绍给读者,每一篇文章都渗透着他的心血。读这些文章,人们可以体会到那凝聚着汗水和精力的文字,篇篇都是灯下苦耕的收获,字字都是价值连城的珍珠。为了办好《中华眼底病杂志》,他度过了无数不眠之夜。
廖菊生教授是我的恩师。90年代初每次年会见到他,他都要把眼底病最新的进展告诉我。年首例玻璃体手术治疗黄斑孔发表,年他告诉我黄斑孔手术治疗的新趋势。我年前往德国科隆利用博士后经费完成对这一手术的考察,并在国内率先开展。我曾经多次带着问题到他家中向他求教;带着看不明白的FFA资料请他指导。记得10多年前国际上刚有人提出用放射状视盘切开手术治疗CRVO,带着质疑我们在猪眼上做了该手术,并通过FFA对比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研究数据出来后我们来到他家请他指导分析,证明了这一手术的瘢痕阻碍了血流。文章发表在ArchOphthalmology,这一手术随后也很快退出历史舞台。我很庆幸北京到石家庄的距离短,离廖教授近,请教方便。而他从来都是非常耐心地给我解释,帮我查阅文献。解决问题之后,还要给我做饭吃。每次我们举办学习班,只要邀请他,他就一定会做充分准备,赶到北京来给我们讲课。一位当时已经年近90岁的老人,不辞辛苦为我们传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让所有到会的人都深深地感动。他深入浅出的讲课是学习班上最受欢迎的课程。
廖菊生教授喜欢音乐,喜欢诗歌,喜欢足球,喜欢咖啡、茶,喜欢厨艺。但他最喜欢的还是读书,追求事业上的进取。他说:“每当有些微小收获时,在自己心灵上便获得莫大的慰籍。其中乐趣,非亲历其境者,是难以体会的”。这句话显示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专家学者,我们追求什么?我们要弘扬廖教授的精神,那就是以毕生的精力追求知识的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知识的精神;以实事求是的学风拓展知识的精神。让我们记住他的话,像他一样不问断地追求,不间断地开创。这样我们也会亲历其境,让自己的心灵体会到收获的乐趣。
为了表达我们对廖菊生教授的崇敬之情,表达我们对他为我国眼科事业、眼底病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感谢之情,特别要感谢他对我们的谆谆教导之恩,献上一首在他90岁生目时我们为他填的词,卜算子(贺廖老九十寿辰):离闽赴京畿,燕冀如故土。仁恕博爱护众生,无谓辛与苦。献己似燃烛,杏林芬芳处。利禄功名淡若尘,只有情如故。衷心地祝福廖菊生教授健康长寿,生活幸福。
原文:黎晓新.仁医榜样眼科巨匠——医院眼科廖菊生教授.中华眼底病杂志.,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