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每经记者每经影视收录于话题#文娱观察个#个
外界给三十岁加上了很多“应该”,其中就包括应该婚姻。
年,第一批“80后”跨过三十岁。以80后为主要嘉宾的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横空出世,成为现象级爆款。一位女嘉宾“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座笑”的发言,更是掀起全民热议。
到了年,第一批“90后”在被称作“年轻人”时连连摆手:“不年轻了,都三十了”。
而立之年的“90后”,已经成为适婚主力人群。
和80后比起来,出生在年代的中国人,在更加优渥的物质条件中长大,整体受教育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的父辈、祖辈也许曾经需要被迫在面包和爱情之间做出选择,而不曾为面包发过愁的他们,想要什么样的婚恋?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建摄(资料图)
女性力量崛起
成改变相亲市场关键要素
年至今,我国生育政策已从“双独二孩”发展到“全面三孩”。10多年嬗变,“让不让生”已不是问题,取而代之的是“想不想生”和“生了怎么养”。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创下年以来的新低;年.33万对的结婚登记人数,也创下近17年中的新低。
当代年轻人,真的不愿婚育了吗?
这也曾是B站副总裁、《后浪》等节目总策划人杨亮的“迷思”。天天泡在年轻人社区里的他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刻板印象。
拥有w粉丝的B站美食UP主大祥哥,发出自己的求婚视频,瞬间登顶B站榜首;再早些时候,B站科技区UP主刘文在B站上的“云婚礼”,超万“云亲朋”“云客人”在线观礼,收到10万多句弹幕祝福。
图片来源:大祥哥微博
在B站公司内部,年轻人对婚恋话题的热切更为直接。“B站员工很多都是90后、95后,经常在公司内部网站发相亲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杨亮表示,“嘴上说着排斥婚恋,往往是一种宣泄,本质上他们对婚恋的诉求仍非常强烈。”
追求自由的同时渴望情感的陪伴,这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密码。
年,80后走进30岁,《非诚勿扰》开播;如今,90后走进30岁,杨亮认为,做一档表达90后婚恋观的“相亲节目”同样有市场。而十年之间,改变相亲市场的关键要素在于女性力量的崛起。
十年前的《非诚勿扰》,男嘉宾站在聚光灯下,有一轮轮自我表达的机会,并对面前的心仪女性进行选择,女嘉宾则只有在被选择和举手提问的环节才能有说话机会。杨亮决定把《非诚勿扰》的模式倒过来,做一档以女性视角为主的年轻人相亲节目——《90婚介所》。
图片来源:官方海报
“从节目逻辑上,我们单期节目就把一个女性的形象和性格完整表现出来,男生的呈现会碎片化一些。”杨亮表示。在女嘉宾的招募方面,《90婚介所》节目组首先要求报名者必须单身、适龄、对婚恋有期望,其次尽量选择不同的地域、职业背景和性格。
而最后登上《90婚介所》的女嘉宾大多都是独立、成熟、优秀的。她们的思辨和表达直接而流畅,在社交能力、自我身份认知、自我意识觉醒等方面,与十年前站在《非诚勿扰》舞台上的女嘉宾完全不同。“整个社会趋势就是如此,和十年前相比,女性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变化。如果我们要呈现新东西,那女性群体的新变化一定要聚焦呈现。”杨亮说。
年轻、单身又经济独立
极大的自由度压倒单身孤独感
盛行的文艺作品中,潜藏着社会思潮。翻开琼瑶的小说,不乏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女主角,她们可以在爱情中完全放弃自我。在当时,这是畅销题材,但放在当下,恐怕会沦为票房毒药并被观众疯狂吐槽“恋爱脑”。
“爱情大过天”的恋爱脑,绝非现在年轻人的主流。“爱情和婚姻是刚需吗?”当每经记者提出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断然否认。他们虽然向往婚恋,但婚恋不是人生中的必选题。
26岁的朱俞宣穿着一身款式简单但极考验身材的白色连衣裙出现在舞台上时,弹幕里满是被惊艳到的感叹。她在节目中还有一个标签——“母胎solo”(母胎单身),恋爱经验为零。
图片来源:《90婚介所》视频截图
一个人留学,医院,一个人旅行,今年是朱俞宣独居的第十年。她想尝试不同的工作,去不同的城市生活,去潜水、去旅行,而且说做就做。“我可以突然想去哪,马上买张机票就走。”她对每经记者说,年轻、单身又有独立经济能力,极大的自由度压倒了单身的孤独感。“所以就是单身很爽,一直单身一直爽,恋爱这件事一直被我排在很后面。”
“正好有相亲节目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我就想走出舒适区试试,对亲密关系这件事,多少需要尝试一下,人生中至少还是要一些这样的经历吧。”朱俞宣抱着这样的心态来参加节目,“恋爱就像买彩票,没有就当买彩票没中奖,很正常。”
生长在广告般和谐美满家庭的刘梦竹,对爱情婚姻是有憧憬的。但对28岁的他而言,“爱情是锦上添花,绝不是第一位”,婚姻在他未来的人生规划中不是“刚需”。
“空气和水是刚需,我一天不呼吸、一天不喝水就会死掉,恋爱不是空气和水,谈恋爱不是我的刚需。”23岁的上海男嘉宾刘天扬也对每经记者表示。
没必要用别人的时间去衡量自己
“准点”婚育不是必须完成的KPI
“太女强人了,驾驭不了”、“优秀是不是造成你单身的原因?”
34岁的付邦是80后,有颜值、有能力、有态度,不仅在工作上成就满满,生活上也安排得井井有条,去过20多个国家旅游。
但34了还单身,是不是太优秀了?这样的质疑,付邦经常感受到。“被他们这么一说,好像优秀是一种错。”
“抛开性别,我们每个人都会想跟更优秀的人在一起。人生大体是孤独的一生,在没遇到那个人之前,我为什么不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去陪伴自己呢?优秀是我的一个客观事实,我不会为了找对象,退缩到我不喜欢的样子。”付邦在接受每经记者专访时表示。
图片来源:《90婚介所》视频截图
在传统观念中,付邦算得上“大龄剩女”,已单身三年。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爱情,付邦始终有自己的节奏。
大学时,很多人觉得要赶快毕业、工作,付邦读的是五年制专业;大学毕业,准备出国时,付邦身边再次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彼时,父亲曾对她说了一段话。“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早和晚不是被别人定义的。没必要用别人的时间去衡量自己,也没有必要因别人的期待打破自己的结构。”
图片来源:摄图网
当外界提到“到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时,付邦会反问:“如果这个人没有在那个时间去做那件事情,那又怎样呢?会死掉吗?以前念书时,女同学约着一起上厕所,然后有人说我不去,不去的这个人会怎样吗?也不会怎么样。”
在付邦看来,无论是随大流还是独自一人,都是自己选的生活方式。“就像打游戏一样,很多人会玩通用模式,但我就想打自己设定的模式,别人会觉得困难,我却体验到它带给我更多不一样的生活乐趣。”“我并不觉得一定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标签,说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单身,可能只是运气问题。我对现在单身的生活状态挺满意,也随时可以迎接另外一半的到来。”
“他们没有那么强烈的年龄意识,这也是和之前相亲节目都不太一样的。”杨亮总结道,“他们不把相亲视作奔着结婚去的省时路径,而是来看一看、试一试,多认识一些人,寻求一个更好的开始。”
每逢佳节“被催生”
破解生不起、养不起需社会合力
很多年轻人渴望亲密关系,但是他们不会轻易走进婚姻中,同时,很多年轻的夫妻在结婚之后不愿意生孩子。这不仅是电视剧《三十而已》里的剧情,也是当下现实。
老一辈曾说,生个孩子,不过是增加一副碗筷而已,多个孩子,能有多大压力?这种想法,绝对过时了。
《光明日报》此前报道,在针对名18~26岁未婚城市青年的婚恋意愿调研中,有34%的青年不再认为结婚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有近三成受访青年从未谈过恋爱。进一步分析发现,女性的结婚意愿明显低于男性。女性表示“不结婚”和“不确定会不会结婚”的人数占43.92%,比男性多出19.29%。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一线城市的高房价、教育成本的攀升、双职工家庭的儿童照料等现实问题,是徘徊在婚育门口的适龄青年不得不考虑的。年轻人不排斥结婚,但不会为了结婚而结婚;不是不想生孩子,但更担忧日益攀升的养育成本。
图片来源:摄图网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相当比例的家庭想生不敢生,排名前三的原因是经济负担重、儿童无人照料,以及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司长杨文庄公开表示,养育成本快速提高,是当下家庭生育面临的主要矛盾,教育、住房、就业等相关经济社会政策成为影响家庭生育抉择的关键。
破解“生不起”“养不起”难题,需要政策组合拳。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发布,作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重大决策。
地方层面鼓励生育的政策也紧随其后:攀枝花成为全国第一个实行生育补贴的城市;北京率先落实住房优惠政策,多孩家庭可优先申请公租房……截至目前,全国多地都在陆续落实支持三孩生育政策,涉及生育津补贴制度、普惠托育机构等多个领域。
延伸阅读:
满堂儿孙不如半路夫妻?
“老年人相亲最大的动机是孤独”
婚恋综艺节目背后,是值得咀嚼的时代声音。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老年相亲节目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也同样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