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妈的话:
上周四是“全国爱眼日”,正好读到这篇科普文,把眼睛近视的严峻情况,注意事项,以及该怎样保护眼睛的方方面面都谈到了,通俗易懂,也很齐备,值得细读、收藏!
作者
倪海龙
来源:浙大二院(ID:zyey)
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
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发病形势严峻。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近视防控任务非常艰巨。
面对这组数据,我们都沉默了!
1
大人们怎么了?
每天我们的眼睛
对着PAD1小时
对着电视2小时
对着电脑3小时
对着手机8小时
大人们有多少时间真正和孩子在一起?
2
孩子们怎么了?
喜欢宅
写字姿势
看书姿势
3
我们的眼睛怎么了
近视,正在侵犯每一个孩子!
1
到底怎么样算近视
小动作太多
可能预示着孩子眼睛出现了问题!
如您家娃儿出现了上述问题,请↓
到正规单位进行视力与屈光检查
同时最好还能测量眼轴
再定期半年检查
验光(度数状态)测眼轴(眼睛的长度)
2-3岁
接受睫状肌麻痹(散瞳验光)
很重要很有必要
那对于低龄儿童到底怎么进行散瞳验光呢?
实景走一波~~
家宝,四周岁未满的小朋友,小班
幼儿园进行体检时,发现......
于是家宝爸爸带着小朋友
找到浙大二院眼科中心视光部胡培克医生
第一步:滴散瞳眼药水
让小朋友仰起头,眼睛朝后看,眼药水滴在眼白部分(滴到黑的部分会引起不舒服)
第二步:散瞳后电脑验光
第三步:散瞳验光
“没什么问题,平时继续注意用眼习惯就可以了!”胡医生愉快地拍了拍小家宝的肩膀!
欧耶!!!
一般而言
3岁以前应具有-度的远视储备
4-5岁应具有—度左右的远视储备
6-7岁应具有—度左右的远视储备
8-9岁应具有—度左右的远视储备
10-11岁应具有5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
12岁后趋向成为“正视眼”
若明显少于此远视程度,则为未来近视发生的高危人群,从小就要重视,开始行为习惯干预。
从出生到长大,我们的眼睛......
从远视到正视: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你眼睛看到的东西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
于是——清楚
从远视到近视:迷失了方向→
能看到的东西不能到达视网膜
小编的理解就是信号有点弱
于是——模糊
2
为什么会近视?
1、户外活动时间太少!!!
来看一些数据
触目惊心
50年前
阿拉斯加地区的因纽特人生活是这样的↓
近视率是这样的2%
今天
他们孩子的生活和我们一样
空调、网络、智能手机等↓
近视率是这样的约50%
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有个很简单的答案:眼睛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再来对比一组数据
悉尼和新加坡华裔6-7岁小学生对比数据
悉尼的小朋友户外活动时间远远高于新加坡小朋友,每天将近有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且每周读的书不比新加坡小朋友少,可是而其近视率,远远低于新加坡小朋友,仅为1/10!!!
新加坡高楼林立,是城市花园国家,户外活动空间相对可能受到限制。这也解释了新加坡与悉尼的小朋友近视率相差那么大的客观因素。
也由此说明现在孩子的近视,遗传因素绝对不是主要因素,后天的环境因素特别是户外活动时间严重缺乏才是导致近视最主要的原因!
再来看组数据:
我国台湾地区小学:
增加80分钟课间户外活动/天
一年后近视发生率降低10%
近视进展程度降低15度/年
三组数据证明
敲重点:从小每天坚持2小时户外活动,可以预防近视眼的发生发展。
据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视力调查监测发现,中国学生近视相关危害因素广泛存在。比如,67%的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2小时,29%的学生不足1个小时,73%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达标,课后作业时间和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
这里说的是户外活动,无关晴雨,也不在于是否有运动强度,关键是在户外自然光照下的活动,散步、跑步、骑自行车、踢球、荡秋千等等,都算。
睡眠时间如何算达标?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其中再次明确“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
2、看近距离太近时间太长
这样写字???不近视才怪!!!
看一下正确姿势↓
敲重点:
眼离一尺(33.3)
胸离一拳
笔离一寸(3.33)
20-20-20用眼法则
(这个法则是什么鬼?请往后刷~~)
那问题又来了~~
这些护眼知识大家都知道
但是奈何课后作业时间真的太长
第一波利好消息!
相关教育部门近期重视并要求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要控制在60分钟内
更明确指出,课后作业是指包含书写和阅读的近距离用眼。不能在学校期间加大或提前做所谓的家庭作业,从而压缩了孩子们的课间休息或课间户外活动。不能在家里过度不良的自由阅读。提倡每阅读书写20分钟左右,放松下,抬头或起来走走远眺,至少20秒以上。
说完了看书写字,电子产品更不容放过!
眼睛与书本的最佳距离要求是33厘米
可玩手机、PAD时,距离只有20!20!20!!!
所以,玩可以!
控制好距离!
控制好时间!
幼儿尽量避免接触手机与PAD!
看了以上一大串,您了解了吗?
近视几乎都不是天生的!
户外活动时间太少
看近距离太近、时间太长
行为习惯是主要原因
3
真的近视了,咋办?
简而言之一句话:控制才是王道!
方法1:出去玩
再也没有人可以阻挡我的脚步~~~
方法2:一寸一拳一尺
贴前桌后背上,天天看~~
方法3:20-20-20用眼法则
话说,三个20,啥意思?!
第一个20:近距离用眼20分钟
第二个20:是指20英尺,换算成米,即为6米。这里的6米之外泛指远方
第三个20:放松20秒以上
连起来就是:看书写字玩手机,用眼20分钟左右就要起来眺望眺望远方,眨巴眨巴眼睛,休息20秒,即20-20-20用眼法则。
方法4:???啥
找医生啊!
组合拳出击,严控近视!
定期复查
/
戴各种设计的框架眼镜
/
戴隐形眼镜(角膜塑形镜)
/
除了知道正规军怎么干活
你还得摸清山寨军在怎么地磨刀霍霍~~
眼科医生看不下去了,来一波权威辟谣!
“儿童青少年近视能治愈”
眼科医生说:不能治愈!!!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呈现为眼睛眼轴的延长,而眼轴的延长是不可逆转,由于处在学龄成长期,学业负担以及不用用眼习惯的持续影响,近视会呈现继续进展。
近视的判断主要指标是屈光程度和眼轴的变化,而非简单的视力。
儿童青少年视力检查受到诸多因素干扰,如检查视力时的环境、照明、距离以及视力表的不规范甚至人为干扰设置的“特殊视力表”,而这也恰恰被一些不良的所谓近视防控机构利用,以其达到所谓视力的好转而达到近视治疗而蒙骗家长。
举例:人为调低对比度的视力表,检查前用低对比度的视力表,视力检查结果会相对低下。
左为“特殊视力表”,右为正常视力表
“儿童青少年近视能降低度数”
眼科医生说:不能降低!!!
近视眼轴的延长是无法缩短的,因此也无法实现儿童青少年近视度数降低。
一些不良机构对近视患者接受所谓治疗前进行验光的检查(没有进行睫状肌麻痹散瞳验光),故意人为虚高了近视的度数,以体现在所谓一段训练及治疗时间后达到的近视降低的效果。
科学判断儿童青少年近视及其进展程度的“金标准”是散瞳验光与眼轴测量。
如果一个“标榜近视防控”场所不能提供散瞳验光和眼轴测量,而又标榜近视防控,则就是一个“不良机构”,家长要擦亮眼睛了哦。
“近视了随它去,长大后做个手术就OK了”
眼科医生说:做了手术并非彻底治愈近视!!!
我们日常常听说的近视屈光手术,是针对近视基本稳定眼部条件适合的近视成年人,已广泛证实是矫正成年人近视的安全有效可预测性好的手段,其原理是如同在眼睛表面或里面植入了一个永远不用拿掉的“隐形眼镜”,这样手术后就可摆脱日常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的配戴,但其近视导致的眼轴延长以及近视可能伴发的眼底病变的风险是无法改变也是无法逆转及摆脱的,因此手术后依然需要定期眼健康检查。所以,近视屈光手术并非是真正彻底治愈近视。
而处于近视进展期的儿童青少年则是禁忌的,同时近视程度越深,眼轴越长,眼底视网膜结构相对越薄弱,未来发生诸如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脉络膜视网膜萎缩以及青光眼、白内障等风险越高,因此,近视更要重视控制。
“近视戴镜越戴越深,能不戴尽量少戴”
眼科医生说:这是哪里听来的歪理?!!
同时一些近视的孩子寻求调换教室中靠前座位来试图解决。教室第一排通常距离黑板至少在2米以上,近视50度以上,就意味已无法看清2米外,因此换位置到前排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
孩子视力下降,首先要专业检查,判定近视程度,如散瞳验光,测量眼轴等,配戴正确的近视眼镜矫正。
近视了,若不矫正,持续处于模糊疲倦的状态,会更容易导致近视的进展。近视了戴镜后近视呈现进展状态,非眼镜之错,而是导致近视进展的环境因素依然在持续影响所致。
绝大多数近视需要坚持戴镜。若时戴时而不戴,或仅看远时戴看近视不戴,则容易导致眼睛调节和集合功能失衡,更易导致视疲劳及其近视进展。
只有约10%左右低度近视的孩子,由于眼部眼位及调节特殊情况,可以在阅读书写时不戴眼镜,但这需要在专业场所判定听从医嘱。
“近视配镜时度数低些才好”
眼科医生说:这又是哪里听来的歪理?!!
近视欠矫配镜戴镜后依然处于相对模糊疲倦状态,与足矫配镜比较起来更容易导致近视增长快。
近视配镜原则是获得最清晰矫正视力的最低近视度数,而不是牺牲了最佳矫正视力人为降低了度数欠矫配镜。不同的人最佳矫正视力也是不一样的,可以是0.8(4.9),或1.0(5.0),或1.2(5.1),或1.5(5.2)等,不能所有人都认定是以1.0为矫正目标。
因此,儿童青少年近视配镜要在专业医疗场所听取专业人员医嘱决定,不能家长自由决定哦。
—END—
本文转载自